专业问答 中医养生学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24-06-28   字体:【

Q1:你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中医养生学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学和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中医思维与实践能力,并且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能够从事中医医疗、中医健康管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中医养生专门人才。

Q2:你将要学习哪些内容?(专业的培养体系)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中医养生学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掌握中医学包括中医养生学基础理论知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健康管理学、营养学和其他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具有运用中医养生学与预防医学、健康管理学、营养学等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进行中医养生健康服务等能力。

主干学科有中医学、中医养生学。核心课程包括中医养生学导论、中医养生方法学、中医饮食养生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Q3:你为什么要报考中医养生学专业?(专业的发展前景与人才需求状况)

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对健康养生的需求日益高涨。党中央高度重视国民健康工作,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中医养生是中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特色和优势之一。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生命活动变化规律,研究调摄身心、养护生命、却病延年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习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深入发掘、研究中医养生理论与技术之精华,结合现代研究理论与成果,并与相关学科融会贯通,是当今方兴未艾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13次提及“养生”一词,且在七项“重点任务”中再次提出“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这充分说明国家对中医养生保健事业的高度重视。而在保障措施中,纲要特别提出要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据中国保健协会《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蓝皮书》统计,我国大大小小的保健服务企业总数已达140余万家,从业人员3700余万,而其中多数没有经过系统专业培训,服务欠规范、技术水平不高。中医养生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中医要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培养高质量的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迫在眉睫。

目前,国家已经将中医“治未病”列入国家十三五发展重大项目,未来全面发展医疗保健服务和健康养老服务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这必将带来社会对于中医养生人才的更大需求。我们培养的高层次复合型中医养生人才从疾病的预防、保健、营养、心理等多方面综合入手,对人体进行调理,既会治病,更会养生。因此,市场对其需求的增长是必然的。

我校中医养生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可以选择考研深造,也可以选择在医学院校、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及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类养生机构、治未病中心、治疗老年病、慢性病等相关科室,从事中医养生、治未病、慢性病的防治、调养等工作。

Q4:你为什么选择我校中医养生学专业?(专业的优势与特色)

我校中医养生学专业是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山东省唯一本科、硕士、博士贯通培养的高层次健康养生人才培养专业,拥有中医健康管理、中医预防医学、中医全科医学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我校是多部本专业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单位。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中医养生学专业排名(研究型)位列第一。

本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我校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在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较早开设了中医养生康复学专业,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学校几十年来一直把中医养生学放在重要的发展地位。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本专业现有授课教师57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6人、其他23人;共有博士49人、硕士8人;35岁及以下人员21人、36~45岁19人、46~55岁17人。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力量充实。

本专业共享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87.1万册、电子图书50.4万册。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3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7个山东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

本专业拥有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山东中医药大学志意辨证临床研究所、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山东电力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日照中加国际健康管理中心、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养生实训中心等多个实践实训和创新创业教学基地。

本专业充分发挥齐鲁文化、扁鹊故里、针灸发源地的地域文化优势,坚持把中医文化和齐鲁文化作为以文化人的重要资源,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传承创新为动力,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专业内涵,凸显中医养生专业特色优势,秉承重传承、育思维、厚文化、强实践、促创新的“五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大健康和新医科背景下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突出传承、实践能力培养的“一核两翼”中医养生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24届中医养生学子研究生考取率50%。

版权所有:山东中医药大学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4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