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专业介绍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23-03-13   字体:【

中医养生学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中医养生学

专业代码:100511TK

修业年限:基本学制5年,修业年限4—8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学位

选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选其一


专业概述:

我校早在1994年即开设中医养生康复学专业,是全国最早设立该专业的高校之一。为满足国家大健康战略对高层次中医养生人才的迫切需求,我校于2019年开设中医养生学专业。依托学校丰富的办学经验、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质的办学资源,充分发挥齐鲁文化、扁鹊故里、针灸发源地的地域文化优势,专业和学科得到快速发展,2021年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同年获批二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点,成为山东省唯一本科、硕士、博士贯通培养的高层次中医养生人才培养基地,2022年获批山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同时拥有中医健康管理、中医预防医学、中医全科医学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是多部本专业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及副主编单位。我校中医养生学专业不断深化专业内涵,构建了医养结合为基础、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为背景的中医养生学特色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及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养生和中西医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方法与技能,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最终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够在各级医疗卫生、养生保健相关机构从事中医医疗、中医健康养生服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等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课程体系:

秉承“重传承、育思维、厚文化、强实践、促创新”五位一体中医养生人才培养理念,以国家大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岗位胜任力为核心,以强化中医传承和临床执业能力为抓手,构建“一核两翼”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包括中西医基础临床、中医经典、中医养生、预防医学、健康管理等,形成多学科融合的课程模块。课程体系突出三大特色:①切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凸显专业特色;②加强传承能力培养,筑牢养生思维;③强化实践课程体系,增强临床执业能力。


就业前景:

大健康背景下,社会对高层次中医养生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全国各层级的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纷纷设立中医“治未病”中心、养生保健科室或中医体检中心,亟需大量高素质养生专业人才。中医药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对高素质的中医养生学人才同样具有直接的需求。除此之外,养生保健机构、中医药企业、政府机构、图书音像出版企业、大众传媒机构等,为顺应人们日益高涨的养生保健需求,亦亟需高素质养生专业人才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我校中医养生学专业培养的高层次复合型中医养生人才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既可以考取中医养生及其他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也可以选择就业,从事中医医疗以及在各级医疗卫生、养生保健相关机构、医学院校、从事中医健康养生服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等工作。


学科带头人:

阎兆君,主任医师、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身心医学科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专业委员会、精神疾病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第三届副主委,世中联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山东中医药学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首批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齐鲁医学流派志意辨证学术流派创始人,济南市高校 20 创新团队领军人物,2021 年山东好医生。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第四批指导老师。精于中医舌诊、脉诊的运用,创建精神行为病证志意辨证理论体系。对抽动、多动、强迫、抑郁、焦虑、恐惧、退缩、自闭症、睡眠障碍、饮食障碍等精神心理行为疾病,哮喘、鼻炎、过敏性紫癜等身心病证积累了丰富的医教研经验,并取得较好疗效。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课题1项,省自然基金1项,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济南市科技计划项目 1 项,济南市“高校 20 条”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 80 篇,专著《志意辨证论裁》《精神行为病中医论治》等2部。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软科学三等奖1项。


专业负责人:

戴霞,教授,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教研室主任,中医养生学专业负责人,山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养生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健康管理学后备学科带头人,山东省首届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山东省科普人才专家库首批专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常务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中医文化应用推广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多年来一直从事饮食养生、体质调理及慢性病中医健康管理研究。主持或子课题负责人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及教学课题7项 厅局级科研及教学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 55 篇,获软件著作权2项,主编《健康一家人》丛书1部,副主编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3部,参编教材和著作 12 部。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师资队伍:

中医养生学专业共有专职教师 57 名,其中教授 18 名,副教授16名,讲师及助教 23 名,全部拥有硕士以上学历,拥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占比 86%。中医养生学学科团队成员共 37 名,其中博士生导师6 人,硕士生导师 22 人,正高职称 14 人,副高职称 15 人,中级职称8人,获得博士学位 26 人,占师资队伍的 70.27%,学科成员专业包括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身心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等,学术梯队中老中青占比合理,梯队结构良好。


特色活动:

2022 年健康学院举办山东省研究生“交叉融合·创‘健’未来”学术创新论坛(国际论坛),聚焦国内外大健康领域科学前沿与研究热点的一场学术盛宴和青春盛会,推动传统中医药与心理学、中医养生学、健康管理学、营养学等大健康领域学科的充分融合。论坛设中医养生学分论坛邀请了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学科带头人蒋力生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学科带头人谈博教授作学术报告并邀请了多名省内外研究生进行了成果分享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未来专业学科将在学校和学院的领导下开展更多学术交流活动,推动人才高质量成长。


学生风采:

我校中医养生学专业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除了模块化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外学生们还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实践机会。“健康大家”大讲堂、“养生文化宣讲大赛”“回乡看齐鲁”社会实践活动、沂蒙地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实践调查研究、“书画大赛”“创青春交流会”“迎新晚会”等校园特色活动,使学生充分绽放青春风采。依托专业平台 我校中医养生学专业学生获得了第八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一等奖、第七届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十三届大学生科技节物联网大赛山东省一等奖等多个奖项,获专利1项,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版权所有:山东中医药大学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4655号